最后则说他家三妹已经定亲,原本的林家的意思是,就当之前跟纪家定亲的事没发生。 可没想到纪家却传出消息,说纪炀早就被退亲了,人家林家三姑娘跟其他人定亲很正常。 这让林家自然不高兴,可到底关系不大。 此消息传出去,自然又是给纪炀本就不好的名声上 油加醋。 林家大公子最后说,总算知道你那些名声怎么来的了。 只有身在其中,才知里面几分真几分假。 纪炀也是这样觉得。 说实在的,以原身之前的做事风格,虽莽撞,又容易被人挑唆,但真正的恶事并未做。 可京中他名声最差,少不得庶弟母子帮他“歌功颂德”。 说就说吧,纪炀并不是很在乎。 跟汴京的联系,让他随时知道那边情况,这已经够了。 现在对他来说最重要的事,还是秋收。 上次白菜的亩产能比原来增加近一倍。 这次能有多少,让纪炀十分好奇。 按照现在承平国潞州粮食的均产,其中稻子基本在一亩二百二十斤左右,麦子产量低些,在一百五到一百八之间。 不过这些数字都是平均数值,扶江县的情况会更差些,之前说的土地贫瘠可并非白说。 反之土地肥沃的常华县则要高于这个数。 这些粮食产量较之前朝,已经有很大增加。 跟后世的动辄一亩千斤自然没法比,谁让古代农业跟现代农业相差甚远。 拿粪肥来说吧,如果是粪肥的话,要施几千斤才够用。 如果换成科学配比的化肥,只要百斤就够了。 里面省了多少劳动自不用说。 纪炀所制的土化肥跟现代 进的工艺自然没法比,可也比时代超前不少。 所以纪炀好奇,这次的扶江县东种的水稻,扶江县西种的麦子,产量到底是多少。 中秋当晚,还是跟去年一样,纪炀请了衙门众人的亲朋一起吃酒赏月。 算是稍稍休息两天,接下来该忙还是要忙。 只是今年卫峰卫蓝都带了娘子,人数明显增多,还有新招的两个小吏,又多了几个人。 眼看着衙门的人越来越多,纪炀心里自然也高兴。 吃 喝足,休息也够了,开始干活! 秋收没什么大的仪式,老农们看着自家麦子,自家水稻,一摸便知该不该收。 各家就算有些差别,也不过一两天时间。 等到八月下旬,所有人都在田间收割,纪炀也带着手下在四处查看,如果有问题及时解决。 别说扶江县好奇自家田地产量多少,常华县也好奇。 他们今年的庄稼长得没有扶江县的好,可比之往年也是更好的,自然下意识好奇。 最先收获结束的,还是马同峰一家。 马同峰父子,纪炀并非头一次接触,去年的芥菜是他家种的,白菜也是亩产最高。 这几次都被纪炀点名夸赞,闻名乡里,这在古代可是大大的荣誉,就算里长见了都会客客气气的。 所以在种田这事上,他家更是积极,事事都要争先。 随后还有几家一样跟上,他们这几家特点差不多,都是家里田地多,开荒多,还奋进。 全都要比着,看着谁家种田最好。 马同峰一家打谷称重的时候,连隔壁村的都围观,纪炀自然也不缺席。 一亩地一亩地的称重,旁边负责记录的玉县丞,带着新来的小吏同样忙个不停。 这些数字可不止是数字,更代表了他们扶江县的成果! 上次这样做的时候,还是芥菜收获那会。 白菜也有过这样待遇。 只是同主粮相比,重要程度可差远了。 扶江县的亩产一直低于潞州平均数值。 麦子的亩产基本都在一百三左右,好一点的一百五,最差的亩产三十斤都有。 稻子先不提,等给扶江县东边称重的时候再说。 马同峰一家现在有十口人,其中四个男子加两个妇人都是主力干活的,剩下多是孩子在家做饭,看护更小的孩子。 可这家人一共有四十二亩田地,外加三亩今年刚开耕的地。 六个人种这样多麦田,可见是 夜不歇的,一家都是勤快人。 他们是马家湾的人,也就是扶江县西,种的全都麦子。 四十五亩地里面,三亩今年开耕的产量最低,就算用了肥料,分别产了三十斤,五十斤,五十二斤。 刚开耕的土地就是这样,十分正常。 以后年年施肥,田地越来越好,亩产也会跟着上去。 剩下开耕许久的四十二亩土地才是重点。 他们严格用耕牛细细耕作,该用的肥料全都用了,驱虫赶鸟,一个都不少做。 给这些麦子称重的时候,马同峰全家都很 动。 一百八十斤,二百斤,二百二,一百六。 称重到最后,马同峰越看越高兴。 因为每一亩地的重量,都比去年最高亩产要多。 这里面的原因还用说? 自然是化肥的功劳,还有一部分是后来水渠的功劳! 最后四十二亩田地的产量得出,最低是一亩地产了一百六十斤小麦。 最高则是让人跌破眼镜,竟然到了二百六十斤! 这些数字让在场所有农人捏了把汗,同时震惊地看看四旁之人。 二百六十斤! 一亩地的产量,竟然赶上之前两亩地了! 有这样的收成,还怕没饭吃?! 还怕填不 肚子?! 不知是谁开始 呼,随后所有人 呼起来,比上上次芥菜丰收,上次白菜丰收的 呼声都要高。 这是粮食! 这可是粮食! 纪炀自然也被这份 动 染,随后迅速算出平均值。 不怪他亲自动手,只是旁边人算得有点慢。 四十二亩地的平均值,均产二百三十斤。 扶江县的亩产则是一百三?! 潞州的小麦亩产多少来着?一百五到一百八? 纪炀深 口气,缓缓报出马同峰家的数字:“马同峰家小麦均产,二百三十斤。” “他家去年均产,一百五十斤。” “亩产增加了八十斤的产量。” 多少?! 八十斤?! 他们没听错?! 那四十二亩地,一共增加了多少? 不等他们问,纪炀给出答案:“不算新开耕荒地,一共增产三千三百六十斤。” 一年的产量,增加了这样多?! 在场有人已经喜极而泣,就算他家比不上马同峰家,那也差不了多少。 不说增加三千多斤了,增加一千多斤,都能让全家活下来。 都不会再想着饿肚子的事。 完田税,还能有余粮,这事谁不 动。 马同峰家的重量出来,扶江县西边三个村子各家重量也被统计好。 其中一家的麦田重量,甚至超过了马同峰家。 他家亩产竟然到了二百八十斤,比马同峰家多了二十斤。 这家人其实也不敢相信,竟然有这么多产量? 纪炀还去他家瞧了,称重的时候还有其他人在场,不可能作弊。 这个数字又给整个扶江县百姓一颗定心丸。 纪炀认真看看这个三江村的村名,知道他叫江桂才,一家十五口人,爹娘都不在,他带着弟弟妹妹们一起生活。020MAgAZiNE.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