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纪炀的玉县丞跟凌县尉都明白,他们知县大人不是个说大话的人。 更明白, 做事不急不躁才行。 要说如今的扶江县依旧有许多杂事, 但最重要的,还是官田开耕种花,还有应对即将到来的民。 再有则是安置好营地, 会从潞州城那边调来二十兵士。 这是凌县尉最是动,二十人便是一队,他还从未真正带领一个小队! 以后他跟着二十兵士肯定会保护扶江县安危的。 不过他手下的人也有了变动。 原本的江海城江历帆两兄弟。 现在江历帆很快就会被调回来, 换个小吏过去协助。 以纪炀的意思,就是岗位上的人要来回变动, 否则容易生事。 但表面上的原因, 必然说扶江县来往人员越来越多, 需要兵士守卫。 大家官职也有些变动。 其中被调回来的江历帆则变成正队长, 直属上司便是凌县尉, 一直跟在凌县尉身边的江海城则是副队长。 他们的职位做好变动,回头那二十人过来, 就能直接接手。 从此他们正式成为维护扶江县治安, 保护当地百姓安危的兵士, 每练, 常训练,都必不可少。 凌县尉兴奋的点就在于,那他就是真的县尉了! 终于能履行自己的职责! 当了县尉这么多年, 还是头一次呢! 武这边有凌县尉。 文那边自然还是玉县丞,只是随着扶江县事情越来越多, 他既是县丞, 还是主簿, 那就有些不妥。 县丞的职责是协理知县,算是左右手。 主簿的职责更具体,负责当地钱粮,户籍。 以前两个职位合并,是因为人手少,本地事情也不多。 如今看着还行,但以后必然有问题。 纪炀让玉县丞提前培养个人出来,回头可以帮他分担。 也不至于让玉县丞天天慨自己头发都快掉完了,事情还没处理完。 不是他效率太慢,而是事情太多。 这人自然要从身边四个小吏里面选,其中一个已经去了凌家湖接替江历帆监督化肥作坊。 还有一个去了书院当夫子的助手。 剩下的两个,识字一个比一个少,也没办法。 纪炀见此,开口道:“不一定要从衙门里找,回头看看县里有没有合适的人选。” 只是管钱粮,管户籍,必须又要识字。 寻个人才可真难。 好在如今还不着急,纪炀也能分担不少差事。 捕快那边,现在卫峰是正捕头,卫蓝是副捕头,领着四个捕快在县城内巡逻。 以后捕快负责内部,兵士负责外部。 两边合作,纪炀就不信他此地治安会差。 捕快直接听命知县跟县丞的,别人吩咐基本可以不用管。 一番安排下来,县衙内的职责更加清晰,众人也能各司其职。 纪炀还问了平安,问他愿不愿意在衙门当个小吏。 整个扶江县算下来,最有学问的,必然是刘夫子,然后是秀才滕显,接着纪炀,往后数便是平安。 可平安立刻摇头:“少爷,平安只想做您的小厮,再说,当您的小厮未必会比当小吏差。” 纪炀却笑:“你要是当小吏,以后说不定能为官。” 虽说比他还要艰难,但他帮平安奴籍,以后慢慢来,也是有可能的。 谁料平安还是摇头。 如此忠心的人,纪炀只好道:“以后,以后必然不会亏待你。” 平安难得打趣:“都说宰相门前九品官,万一以后少爷当宰相了呢,我说不定比当官还体面。” 纪炀也跟着笑:“宰相就不想了,咱们承平国也没这个官,当个大学士跟太师倒还行。” 纪炀自然在开玩笑。 大学士那都是文官清才能当上的,看看林大学士就知道,那才是正统的文官之路。 太师?更不用说,跟他这个买官的更是毫无关系。 衙门内里的事处理好,纪炀终于出时间去官田看看。 官田分两部分,东边官田养牛养马,西边种花木。 纪炀过去的时候,之前买的桂花等树苗已经栽种好,就在官田边上,种了三四排,小树苗看着生机的,叶也开始条,显然是养活了的。 没想到四五天没来,这里已经大变样了。 翻耕好的土地上,也按照相等间距种下茉莉种子,如今还看不出什么,但肥料用得很足,应该很快会有效果。 等这些茉莉长出苗,再一株株地分开栽种,到时候就有一排排整齐的茉莉花了。 田地中间还有个十六位娘子自己搭建的小屋,里面用来放各种农具,这里面打理的也是井井有条。 远远瞧着,就能让人受到这片土地的活力。 上个月还是荒地,经过十六位娘子的辛苦劳作,如今已经能看到雏形。 纪炀心中意,见远处的妇人还在耕田,纪炀就没去打扰,只是顺着看了一圈。 要说茉莉花,枝软,长得还高,估计以后还需要一些竹竿用来支撑,还要提前准备。 等到四月五月花朵便能开了,到时候白的花朵清香扑鼻,这里肯定漂亮。 纪炀刚想到用竹竿来支撑花枝,忽然意识到另外一件事。 等纪炀回到县城,直接找了个木匠,开口道:“能不能帮我做个东西。” “用板子做个小木盒,两个巴掌大小的。材质越轻越好,能有多轻就多轻。” 跟在纪炀身边的玉县丞跟平安都有些奇怪,这木盒好做得很,随便一钉便是盒子,中间还留了些隙。 纪炀拿着盒子看了片刻,递给平安:“快马送到上集村葫芦江家,让他把,这还没长成的小葫芦放到盒子里,让小葫芦在四四方方的盒子里长大,如果不出意外,葫芦就会长成四方形状。” 葫芦器具,一直只用葫芦的下半部分做成饮食器具,就是因为形状特殊,不方便常使用。 但若长成正方形,长方形? 甚至想当做什么形状,就做个什么形状的匣子,让葫芦有更多种可能? 方才在茉莉花田,吩咐要准备竹子做支撑,纪炀忽然想到这个法子。 后世种子,用这个法子极多。 什么苹果上有福字,就是做了带福字的苹果“外衣”,等光一晒,便会留下痕迹。 给苹果上面套了壳子,那苹果便会按照壳子的模样长。 当然也要预先估计一下果子的大小,如果壳子过大,也就不能长成想要的模样了。 说白了。 利用外壳改变葫芦原本的形状,让它长出来之后,经过简单的加工,就能成为常所需的器具。 以后什么方形葫芦,长方形的,圆形的,甚至长出来便是器具模样。 纪炀让木匠做的壳子,就是让上集村葫芦江家试试。 趁着,果子还没长的时候,试试可能。 但这个结果显而易见,普通农家人种个南瓜,如果这个南瓜挨着墙长,只要墙够结实,那靠墙的一边必然是扁的,就是因为墙体改变了南瓜的长势跟形状。 后世也通过这个方法让果子更加圆润,按照更漂亮的模样长。 别的果子能行,葫芦肯定也能行啊。 以前的葫芦器具卖得确实火热,可到底不如随意改变形状的葫芦器具销路更广泛。 纪炀解释道:“这事成了,那如今的葫芦作坊销量,可不止翻一倍那样简单。” 玉县丞听的眼神锃亮:“是了,这样肯定能行,葫芦长的时候,就让它改变形状,一定可以!” “说不定以后的葫芦作坊,比化肥作坊还要厉害!” 好家伙,他现在还想着两个作坊作比较呢,要知道他跟凌县尉早就不负责作坊的事了! 不过估计葫芦作坊比不上化肥作坊,让他一直耿耿于怀。 这种良竞争,纪炀自然,这会笑着道:“总有一天会超过的,等个一二十年,化肥作坊的肥料都卖光再说?” ??? 一二十年??? 也行!他能等到那时候! 玩笑归玩笑,但纪炀觉得,等改变形状的葫芦器具做出来,估计是条长长久久的经营方向。 比化肥作坊这种靠山吃山的,更加可靠。 给葫芦做各种形状的外衣成本也不高,今年用了,明年还能接着使。 这么算下来,葫芦作坊还真能比化肥作坊长久。 纪炀看着平安去往上集村,又想着把这件事告诉葫芦秀才滕显,他才是葫芦的行家,估计对这事更有心得。020maGAZINE.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