缙绅原意是笏,当官的手里拿的那个板子。 也就是让很多当官的豪强不。 来到灌江城,纪炀更是“变本加厉”,直接把乡绅豪强兼并的土地重新划分,更是命令灌江府各地重新划分土地。 看似在惩治当地豪强,其实早就引发大地主,缙绅之家的不。 他们为什么不? 自然因为他们手里同样握着大量兼并来的土地,未免有兔死狐悲之。 当官的本就免税,他们利用手里权利,迅速积累大批财富。 再用这些财富用来收购古代最重要的生产资料,土地,从而滚雪球般拥有惊天财富。 那雷温两家不就是贿赂汴京官员,帮他们隐瞒这样久,也是利益勾结的一种。 细说起来非常复杂。 实际纵观历史,基本都是那几个套路。 建国初期,土地重新划分,百姓子好过,因为大家都有田地,自给自足。 中期来鼎盛。 如果遇到好皇帝,好臣子,那还能延续一段时间。 遇不到的话那建国初期集团的子弟们开始腐朽,开始利用手中权利兼并土地,收揽大批财富。 用西汉董仲舒的话说就是,富者田连阡陌,贫者亡立锥之地。 有钱的,大官僚,想方设法逃税,偏偏他们有关系有人脉,还真的能逃。 没钱的反而要多缴税。 然后有钱的更有钱,穷的更穷。 等到底层百姓忍到临界点的时候,自然要推翻政权,重新确立新制度,重新划分土地。 然后又到了建国初期。 又开始上面的套路。 从奴隶制时代的夏商周,劳动的农夫质问不事生产的奴隶主们“不稼不穑,胡取禾三千廛兮?” 再看看自己“无衣无褐,何以卒岁?” 意思是,自己过冬都不知道穿什么,但这些大老鼠们什么都不干,自己种的田,自己打的猎,都是这些寄生虫们。 愤怒到顶点,此地的奴隶制就此消亡。 然后是先秦,再到大一统王朝,封建社会开始。 迫农夫们的,从奴隶主变成封君贵族,再到世家大族,缙绅之家,文官集团等等。 税收制度是有改变,那也只是为了那句,能够持续的竭泽而渔,本不可能,也不会彻底解决问题。 让自己人动手改革自己的阶层? 没几个人能做到。 最终来的只能是覆灭。 再之后每个王朝,几乎都是同样的命运。 没办法,人治的社会太依赖君主的品格能力。 一个人或许能够战胜人中的贪,那其他人呢? 如果遇到一心为民的皇帝,或者遇到唐太宗那种明白民意如水,水可载舟亦可覆舟道理的君主,才能让国家平稳一些。 但意识到也没用,还要有平衡各方势力的能力。 杨广是个大兴土木,大兴基建的皇帝,可他想做的事太过,同样不得善终,强行劳役百姓这也是活该,而且他的目的也不是为了百姓。 说到底,能平衡各方势力的的皇帝太少,所以只有寥寥几个被称为千古名君。 更多的,还是差不多就行的。 如今承平国在这个套路里,明显已经来到文官,武官,外戚,宗室,这些利益集团瓜分“战果”的时候。 大白话讲就是,先祖创业已经成功了! 开始分钱吧? 什么,先祖是看不下去前朝民不聊生,所以起义的? 那跟他们这些后辈什么关系! 幸而这个时间,出现当今皇帝,皇帝手下有过武侯,石恩,危泽方,林敬源,一干能臣。 这都是当初吴将军提过的人名,也是他少年时期,纪炀还没出生时的一干能臣。 所以撑起承平国,让他腐朽的不至于那么快。 也延缓了国内各个利益侵财产的时间,让各阶层矛盾缓和了些。 可惜如今已经是昌盛三十八年。 前十几年,当今皇帝在尽力消除先皇带来的象。 中间不到十年时间,国内矛盾缓和了不少,后面的时间,他的臣子们一个个去世,他还没有继承人,他本身也已经六十多岁,垂垂老矣。 有强硬皇帝着的时候,各方分吃利益的速度还慢点,一旦皇上老了,幼童继位,将会是利益集团们狂的时刻。 但吃得慢,不代表没有吃。 国家土地就那么多,在不能大幅度提高生产的,没有工业革命的时候,产生的税收就那么多。 缙绅之家本身作为官宦,拥有的土地,利用职权藏匿的土地都不用税。 他们侵占兼并的土地越多,朝廷收入就越少。 收入一差,国防,民生自然会愈来愈差。 此消彼长,终有一天会崩溃。 然后重复历史循环。 想要打破这个循环,避免人亡政息。 就一定要从这些人手中把土地抢回来,分给从事生产劳动的百姓。 谁都明白这个道理。 皇上明白,官员明白,宗室也明白。 可每个人又都有自己的立场,有自己的贪。 能战胜望的人少之又少。 大家所能看到的就是,纪炀强行要走属于他们同一阶级的大量土地,查抄他们全部家丁,更是毫不留情把他们拉出去砍头。 纪炀每收拾一户,他们就要摸摸自己的脖颈,生怕哪一天刀就落在自己头上。 以小见大。 当初裴,刘,鲍三家如何统治太新县,他们就会怎么统治承平国。 雷温两家如何想要颠覆朝堂,侵国土,这些人就会有一样的想法。 到时候国家崩溃,朝堂动,百姓民不聊生是必然。 只不过灌江府到底不同,这里是边域的地方。 纪炀解决这些麻烦,收回他们的土地,让此地象平息,是巩固政权,是让承平国内里的各方势力能够睡得够安稳。 所以在灌江府丈量土地,清查隐田的时候,阻力并不大。 如果纪炀到的不是灌江府,去的是汴京周边,去的是江南一带。 到那边抑豪强,分土地。 明天他就能背后砍自己十八刀,然后上吊自杀。 因为那些地方,才是他们的老巢,那是他们收揽利益的核心地带。 不过这些人也并非全然榨,读书人嘛,大多会有点更文明的方式,可说到底,还是剥削跟迫。 顶多会因为纪炀做的事,还有皇上的态度,剥削得没那么狠,给人留一条活路。 说到底,灌江府这种偏远的地方,到底不涉及汴京朝堂官员的本利益,他们虽然不,但为了不被侵略,还是忍了。 不仅忍了他打豪强分土地,还忍了他对当地文官的打。 但当时忍了。 不代表以后会忍。 现在灌江府明显安定下来,这些人自然不会放过纪炀,或者说从一开始就没放过。 说白了。 卸磨杀驴。 灌江府的时候,你做就做了,他们忍了。 现在都平定了,那你还敢对我们兼并土地指指点点? 是不是做梦? 是不是想死? 是不是想在历史上留下骂名? 文官一支笔,立刻口诛笔伐。 再早的商纣王,他其中一条“罪名”就是选用女子做官。 更多就不说了。 纪炀那个时空,被文官集团控制的明朝,更是不可理喻。 能做出因为政见不同,当朝污同僚之事,却在历史上没留下太多名讳。 自然是同互相遮掩。020maGAzINE.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