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前头蹦蹦跳跳的儿子,林三柱心里闷闷的,没有书本,儿子可怎么去族学念书啊。 原本还想着,狗子最起码能在族学混个十天半个月,到时孩子自己不想去了,把书本一还,就没他什么事了。 可如今,恐怕一天都难混啊。 没有书,难道念桌板吗。 刚才他可是问过族长了,一本手抄《三字经》至少得两百多文,现下自己别说两百多文了,就是二十文都掏不出来。 看到便宜老爹 脸愁容,林远秋当然知道是怎么一回事,刚刚他也听到买书本要花的银子了,二百文可不是一笔小数目,便宜老爹就是要去挣,也得花上时间,他可不能把便宜老爹给 急了,别到时人家来个撂挑子不干,那自己念书的事岂不泡汤。 “爹,儿子可以先和同桌合看一本书的,等爹爹挣够了银子再给我买吧。” 林远秋是真的不急,现代社会,朗朗上口的《三字经》大多小孩子都会背,还有《弟子规》、《百家姓》、《千字文》这几本,好多孩子也基本都会,而他,就更不用说了,林远秋记得,自己才牙牙学语时,爸爸妈妈就把这几本书的绘画本给他买回来,教他念了。 再说,他又不是真的不识字,虽然这会儿的书本都是繁体字,但也难不到他。 所以,有没有书本,林远秋是真的一点都不担心。 哎呦,还是我家狗子贴心。 林三柱一把抱起乖儿子,“对对对,就按狗子说的办,咱们就先借同桌的书看着,等 后爹爹挣到了银子,再给狗子去买新书!” 哈哈,他家狗子可真聪明啊,轻轻松松就把难题给解决了。 这下,林三柱啥烦恼都没有了,乐滋滋地举起儿子,又让他骑在自己脖子上,骑马驾驾驾了。 至于去挣银子的事,怎么可能,林三柱摇头,两百多文呢,他可没那个本事。 父子俩回到家时,除了 燕 草,还有林远槐和林远柏在家,其他人都到地里挖萝卜去了。 让几个孩子好好在家待着后,林三柱便挑着担子也出了门。 林三柱可不敢真的不去地里,不然他爹的烟杆子可不是吃素的。 …… 今天看柿子的活计轮到了大房,林远槐拿着长杆子,时不时驱赶走准备偷食的鸟雀,而林远柏,则绕着柿子树,又搜寻起“落网之鱼”来。 刚刚去地里前,林大柱和林二柱,把 了的柿子都摘下来锁到了房里,两人准备明 一早就挑到镇上去卖。 所以这会儿,柿子树上的果子,只剩下一些未红透,还有些涩口的。 三人来回转了好几圈,都没看到可以下手的 果,只能放弃。 摘下来的柿子就放在林老头和吴氏的房里,后窗开了一条 ,林远柏踮起脚尖使劲往里瞧。 可惜屋内太黑,啥都没看到。 见对方一副恨不得就往窗户里钻的模样,林远秋急忙上前拽着他的 腿,把他给拉了下来。 这货这么快就忘记竹条炒 的滋味了。 许是也想到了前几天被挨打的事,林远柏摸了摸自己的小 股,有些讪讪。 不过低落的情绪没持续多久,似想到了什么,小家伙的眼睛立马亮了起来,一把拍着林远秋的背,“狗子弟弟,等你以后当上了大官,可一定要给四哥买很多很多好吃的哈!” 林远秋:“……” …… 第5章 族学开课 又过了几 ,后院树上的柿子终于卖的一个都不剩了。 吴氏捧出一个一尺来长的樟木盒,把里头的铜板,全都倒到了桌上,而后拿着细布条,每一百枚铜板串成一串,一共串了十二串,外加八十二枚零散的。 这可是一千两百八十二文,乖乖,比去年还多了近三百文呢。 吴氏笑成了花。 其他人也跟着喜滋滋的,家里多了进项,接下来的 子,定能改善不少。 特别是几个小的,对他们来说,这一串串的铜钱,等同于 桌的 鸭鱼 ,几个娃儿早就盼着吃了。 “娘,离过年还有多少天啊?”林远柏咽了口唾沫,忍不住问向刘氏。 他已经快忘记,去年除夕夜的大 腿是个啥滋味了。 “还有两个多月呢。”刘氏低着头, 补着手里的衣裳。 两个多月是多久啊,林远柏赶紧伸出小手,准备好好数一数,结果,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等十个指头都掰完后,其他的,就数不上去了。 转头,见小堂弟就在自己边上,忙道:“狗子弟弟,借你手指头用用。” 你才狗子弟弟呢。 “不借!”林远秋一个转身,直接递了个后背给他。 按着老头子的意思,吴氏拿出八十二文钱的那串,递给周氏道:“明 你与刘氏去趟镇上,把大柱他们做袄子的棉花和布料买回来。” 眼见马上要天冷了,得把兄弟三人的新棉袄给做起来。 冯氏撇嘴,每次都只让大嫂和二嫂去镇上,自己一次都没去过,婆婆可真是偏心。 不过,一想到这次相公也要做新棉袄,冯氏啥怨言都没有了。 林三柱看着桌上堆着的铜板,朝吴氏笑嘻嘻道,“娘,再过两 狗子就要上族学念书了,咱们祠堂那口天井可透着风呢,到了下雪天,肯定冷的厉害,娘,要不您给狗子也做件新袄子吧,可别把他给冻坏了。” 林三柱觉得,不管儿子念书的新鲜劲能坚持多久,借着这个由头,给狗子 上件新棉袄穿穿,也是不错的。 吴氏懒得搭理,家里这么多孩子,给这个做,不给那个做的,不是闹的家中不和吗,她一个当 的,总要把水碗给端平了才行。 再说,又不是她让狗子去念书的,自己非要送去挨冻,怪得了谁。 林老头 了口旱烟,劣质烟丝的呛味,让他忍不住咳了好几声。 想到三儿子的话,林老头朝小孙子看了看,细胳膊细腿的,实在有些瘦小,再想到不久前的那场高热,他清了清嗓子,朝吴氏道,“再给大儿媳拿些银钱,家里几个孩子的棉袄都坨了,买点新棉花重新絮一絮吧。” 一听这话,周氏刘氏还有冯氏,妯娌三人都 脸的喜 ,这世上,当娘的都心疼孩子,想到今年冬天,自己孩子能穿得暖乎乎的,她们当然开心。 “谢谢爷 !”林远秋开口道谢,能穿暖和一点,他肯定高兴,这下,自己就不用再担心会冻死在这个冬天了。 林老头和吴氏都是一愣,替小辈们 心了这么多年,他们夫 俩还是头一回听到![](//www.020magazine.com/ig/gan.png) 的话,这 觉有些奇怪,听着心里 ……熨帖的。 对,就是熨帖。 虽然他们当爹娘爷 的,为家中孩子 劳,是理所应当的事,可能得到孩子们的一句 谢,心里自是欣 不少。 老林头低头再看了看自己这个最小的孙子,他记得小孙子特别 哭,动不动就会给你嚎上半天,想到这里,老林头才突然想起,自己已经有段时 没听到小孙子的哭嚎声了。 到底有多久了呢,对了,好像就是那次高热之后。 自高热痊愈后,小孙子好像一下子就长大了许多,也懂事了不少。 老林头不 在想,难怪老辈都说“蒲瓜丝瓜吊着长,小娃牙儿风中站。” 皮孩子,摔摔打打的就长大了。 …… 很快就到了族学开课的 子。 才卯时,林远秋就醒了。 今 是他第一天上学,可不能迟到了。 昨 冯氏就帮他把书袋 好了,这会儿就放在林远秋的枕头边上,用的正是给林三柱做棉袄多下来的布料。 北方的冬 来的早,家里已开始烧炕了,此时摸着,还暖烘烘的。 村子西面紧靠着山,山上树木,郁郁葱葱,只要肯下力气,家中一年到头用的木柴自是有保证的。 燕和 草就睡在边上,兄妹三人合盖一 被子,都还是小孩子呢,没这么多讲究。 林远秋坐起身,穿好衣服后,就轻声下了地。 自地里活儿都忙完之后,村里好多人家都改成一天吃两顿饭,这样倒能省下不少粮食。 林家也是一样,第一顿饭要到巳时才开吃,所以这会儿,整个院子静悄悄的,大伙儿都还没起 呢。 洗漱一番后,林远秋拿出喝水的竹筒,从陶罐中舀水装 ,待会儿读书念字肯定费口水,所以凉白开一定得备上。 还有,林远秋摸了摸空空的书袋,觉得,其实这个一本书都没有的书袋,自己大可不必背着过去。 可是,不背着,又好像少了些什么。 总要让人一眼就看出,这是个读书的娃儿才成。 对,就是读书的娃儿,从今 开始,他林远秋就是大景朝的一名小小读书郎了。 自己一定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加油! 东屋里,老林头正和吴氏说着话,年纪大的人,都觉少,夫 俩老早就醒了。 听到屋外传来拨门闩的声音,林老头纳闷,大清早的,是谁起的这么早啊。 “你忘了,今 可是族学开课的 子,外头该是老三和狗子。”吴氏答道。 林老头也想起来了,今 可不正是十月二十六嘛。 可是,林老头有些不敢相信,老三这么早就起来啦? 他朝窗户纸看了看,外头天还没亮全呢。 林老头心想,小孙子去念书,倒是把老三的懒病给治好了。 这要是换作平时,老三怕还躺在炕上做梦呢。 不过,林老头的高兴没持续多久,因为外头拨门闩的声音还在继续,且好像还夹杂着蹦跳声。 推开窗一看,好嘛,只见院门的位置,一个小身影正一窜一窜的往上蹦着身子,这是二门闩太高,够不着呢。 至于什么是二门闩,那就是按在大门闩上头的那个,一般只在晚上睡觉时,才会把它 上,算是二道保险。 林老头一骨碌爬起身,趿拉着布鞋就出了房门。 还当老三改了 子,结果是自己想多了。 “爷爷。”林远秋远远喊了一声。 “诶,远秋这么早就起来啦。”020magazinE.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