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林三柱看来,这可是最好最好的话了,人家送给他这么多馒头,他总要好好![](//www.020magazine.com/ig/gan.png) 才对。 突如而来的讨彩话,让何管家一愣,紧接着便是 脸的喜 ,他一家老小都在何府当差,自然希望老爷能越来越好,所以,这个乞丐说的话,实在太合他心意了。 “你等等!”何管家叫住了林三柱,然后在众人诧异的目光中,又抓了八个馒头放到了林三柱的包袱里。 看惯了脸 的乞丐,就没有不 的,自然知道,因为这个同行嘴抹了 ,何府大管家才又多抓了馒头给他。 于是,拎着包袱咧嘴傻笑的林三柱,很快就听到源源不断的讨彩话传来: “何小公子金榜题名!” “何小公子康康健健!” “何小公子喜结连理!” “何小公子 房花烛!” “何小公子早生贵子!” 何管家:“……” 众家丁:啥啥? 房花烛早生贵子?拜托,他们家小公子还在吃 呢。 …… 找了个干净处,林三柱把馒头一个个摆好,再把包袱系的紧紧的。 这样就不怕馒头会掉出来了。 出了三亭门,前头就到了长亭书院,长亭书院是横溪镇最大的书院,院内有近两百多名学子。书院的两侧,则是几个小一些的私塾。 书香文气聚集的地方,自然带动了不少文化产业,这不,在书院的对面,就有十几家书肆开着,启蒙书册,四书五经,各种笔墨纸砚,真是应有尽有。 林三柱不识字,自然不认识牌匾上的各种店名,他摸了摸身上的几十个铜板,选了间最不起眼的书肆走了进去。 看到有人进门,高掌柜几步上前,笑脸相 道,“客人想买些啥?” 至于林三柱身上穿着的旧棉袄,并未让高掌柜脸上的表情减弱分毫。 他们开书肆的与旁的营生不同,在高掌柜看来,凡是会往书肆来的,必是读书之人,或者家中必有读书之人存在。 老话都说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别看现下人家布衣蔬食、囊中羞涩,说不定啥时候,就突然来个鱼跃龙门,飞黄腾达了。 所以,对高掌柜来说,上门都是客,他从不做轻视之事。 见对方语气亲切,林三柱的不自在要好了许多,“掌柜,书肆有小娃儿开蒙的三字经吗?” “客人稍等。” 一听是买《三字经》来的,高掌柜也没耽搁,转身就去书架把书取了过来,“这是刚到的一批,还带着油墨香呢。” 林三柱双手在棉袄上擦了又擦,接过来后翻了翻,书本用纸白韧,印刷字体黑亮,一看就不便宜。 果然,一问价格,两百二十文,乖乖,比族长说的还要贵上二十文。 林三柱下意识摸了摸身上的铜板,“有没有便宜些的?” 高掌柜又去拿了一本出来,“客人要的话,就算你一百文吧!” 新拿出来的这本,看着六成新,该是放了好久的,林三柱翻开看了看,相比刚才那本,这本《三字经》虽旧上许多,可不缺页不少章的,正是自己需要的。 可是,一百文,他也拿不出来啊。 林三柱双耳发烫,“掌柜,还有没有更便宜的?” 见对方 脸的窘迫,高掌柜心里有了数,喊过小伙计守着店铺后,自己就起身去了库房。 约摸半盏茶功夫,高掌柜就捧了一叠书出来,“这些书忘了晾晒,前几 才发现遭了虫蛀,着实可惜,客人你挑挑看,若有能用的,就算你三十文一本好了。” 一听才三十文,林三柱心中就是一喜,忙伸手把书接过,而后迫不及待的翻看了起来。 结果,一连翻了好几本后,林三柱不免有些失望,这些书不但有蛀 ,且有几张书页都快掉下来了。 唯一庆幸的是,蛀虫只吃了纸张的边沿部分,并没把上面的字给吃了。 林三柱把十几本书都仔细翻看了一遍,最后矮子里头挑高个,终于挑出一本品相还算过得去的《三字经》,买了下来。 “掌柜,店里有没有便宜的笔墨啊?” 刚刚付了三十文,这会儿林三柱手上还有二十八文多余,要是可能的话,他想把笔墨也买了。 知道客人说的便宜,绝对是最便宜的那种,于是,高掌柜直接从一旁的木框中,找了许多次品出来,其实也不能算是次品,比如这些墨块,都是不小心摔断的,还有这几只 笔,基本都是书肆里的试用笔,有些也仅仅开过锋而已。 饶是如此,价格也不便宜,这不,断墨条二十文一块, 笔一支十五文,且这已经是最低价格了。 高掌柜从断墨中给林三柱挑了最大的一块, 笔也选了只开过锋的那种。 林三柱在心里算着账,二十文加上十五文,一共三十五文,自己口袋里的铜钱全都掏出来后,还相差七文。 没错,还差七文! 怎么办? 要不 笔就暂时不买了吧,林三柱伸手想把 笔拿出去,可脑海里,又浮现出昨 族学里的一幕。 林三柱咬咬牙,解下包裹往柜台一放,道,“劳驾掌柜帮我看一下包裹,我去去就来!” 说罢,便匆匆出了书肆,快步往城南码头而去。 高掌柜只以为客人回家取银钱了,便没在多想,把书和包裹,还有方才挑好的墨条和 笔,统统都收了起来。 …… 每年的十一二月,是码头最繁忙的时候,一则马上临近年关,再则,天越来越冷,说不得哪天江面就全冻上了,对买卖人来说,要是存货不足的话,那岂不是跑了生意。 所以,这几 ,码头上来来往往的全是货物,吃的,用的,玩的,趁着大雪落下来之前,众客商们,把年前该预备的货物都预备了起来。 自然,这几 码头的搬运工们也是不愁找不到活计的。 只是,如果你是生面孔的话,那么,轻松一些的搬运活计就轮不到你了。 这不,林三柱在码头上走了一圈,发现除了搬运米粮可以随时上工外,其他像布料,箱笼,瓷器什么的,早就被各路小把头给包圆了。 按他们的意思,要想加入的话,必须先 五十文的入伙费,且五十文也只能保证一个月的活计。 林三柱只是临时过来挣买 笔的银钱的,那入伙费什么的,自然不会去 了。 也不知道林石他们在哪里,林三柱来回找了好几遍,结果人影都没瞧见一个。 抬头看了看天,马上就未时了,自己还要赶着回去呢,等下天黑了路可不好走。 这样想着,林三柱便没再犹豫,咬咬牙,快步往粮船走去。 来都来了,自己总不能空手而归吧。 粮船上全是稻谷,都用麻袋装着,有一百斤的,一百五十斤的,还有两百斤的,林三柱挑了一百五十斤的那种,搬两袋能得一文钱。 林三柱算了算,发现自己只要搬十四袋,就能挣到七文钱了。 十四袋,好像并不难嘛。 可是,预想和现实总是有差距的,这不,当一百五十斤的麻袋 到背上时,林三柱 本直不起 来,他只能使劲向前躬着身子,双手用力抓住麻袋两角,尽量不让它滑到地上,然后进一步,退半步,踉踉跄跄如同喝醉了酒的人,步履艰难的往前走去。 等终于把一袋粮食扛下船时,林三柱整个人已经被汗水 透了。 每搬一袋粮食,管事的就会发一 竹片给你,到时凭竹片结算工钱。 林三柱看了看自己手里的,还相差十三片,他咬咬牙,又往粮船走去。 …… 等夕 西斜时,林三柱迈着疲惫的脚步出现在高掌柜面前。 手心里握着的,是已捂的发烫的七文钱。 “掌柜,相差的七文给你!” 林三柱 脸是笑,他儿子终于不用再去羡慕旁人了。 高掌柜有些触动,他怎么也没想到,为了七文钱,这人居然跑到码头做苦力去了。 唉,早知道,自己就免了这七文钱了。 可转念,高掌柜又觉得,其实这样也 好的,因为只有努力付出了,才会珍视所得。 但愿这家的孩子,能好好珍惜父亲的给予吧。 临走时,高掌柜去库房捧了一卷白纸出来,虽有些受 发霉,可并不影响给孩子练字。 林三柱再三谢过,原本无力的步伐也变得轻快了许多,哈哈,有了这些纸,他家狗子终于啥都不缺了。 …… 第9章 白面馒头 锅里的野菜汤已经热过好几遍了,可婆婆没说开饭,周氏也不敢往桌上端。 不过周氏并不生气,孩子多了,爹娘偏 哪个也正常,自己不也更偏喜大儿子远枫一些吗。 周氏觉得,当爹娘的,只要在大事上,能把住方向,做到不偏不倚就不算过分。 再说,婆婆虽疼 小叔子,可自己嫁过来这么多年,也没见婆婆为了小叔子,做出不讲理的事。 就像这次狗子去念书,起先自己和二弟妹还担心来着,担心婆婆会不会偷偷 银钱给小叔子,结果这么多天过去了,婆婆手头上的银钱没松出去一文,这让她和二弟妹心安了不少。 说起念书,周氏立马想起了这几 的林远秋,周氏是真没想到,才五岁的小娃儿,居然就有如此的心 ,你说这样大冷的天,每天都得起这么早,多辛苦啊。 原本她以为,狗子能坚持下三两天就不错了,哪知,这都过去十来天了,人家依旧雷打不动,天天早起,念书的事,可是一 都没落下过。 周氏觉得,这要是换成远槐,说不定早就赖在被窝里,不愿动弹了。 这可不是周氏小瞧自己儿子,实在是今儿个她去河边洗衣服时,就听林石媳妇说,族里已有两家的孩子,吵着嚷着不愿去族学念书了。 这几 周氏常常会想,狗子要是出生在殷实人家,照他这几 的用功劲儿,说不定还真能读出个童生来。 至于为何不是秀才亦或者举人,周氏摇头,怎么可能,都说龙生龙,凤生凤,就凭三房夫 俩的懒样,狗子能考上个童生,怕已是下了吃 的劲了。 往灶膛里 了把柴火,周氏探头往门外瞧,外头的天已经黑下来了,也不知小叔子什么时候回来。 听婆婆说,小叔子是到镇上挣银子去了,周氏摇头,觉得小叔子跑去镇上晃 的可能 大一些,毕竟这样的事,小叔子又不是没做过。 也只有婆婆会被小叔子一次又一次的忽悠,总觉得自己小儿子还有长进的希望。020MAGazinE.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