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此基础上,逐步形成一些攀比之风,愈演愈烈,而且至今已盛行了许多年,不堪重负的百姓就算有异议,也不敢说些什么,只能一代又一代的勉力坚持。 没想到当今圣上竟然不惜以身作则,不惧有损自己的帝王威严,公然说出那些在某些人看来,可能会觉得丢脸的话。 可是听听百姓们的议论,言语之间透 出的发自内心地推崇,就知道百姓们不仅没有觉得那些话损及帝王威严,还让皇上在百姓心中的形象变得更为深刻与具体,也更让百姓们 到更亲切。 出去转了一圈,听了无数对皇上歌功颂德的夸赞之语,回去后的沈卓忍不住 慨道。 “陛下真是英明啊!” 心中想的却是不知这是不是也是太子殿下的手笔,跟在他身旁的随从曹良正不知道他真实想法,发自内心的由衷附和道。 “是啊,我爹和我娘还活着的时候,常说历朝历代,都没出过比我们皇上更英明,更 护我们这些老百姓的好皇上。” 可惜他们命不好,虽然遇上了好皇上,也没享到几天福,早些年吃苦受累,伤了身体的 本,前两年他爹先撒手人寰,去年遭遇雪灾时,他娘又没熬过去。 要不是遇上前亲自去他家了解受灾情况的大人,他连送母下葬的钱都没有。 见曹良平那一脸的遗憾与失落,沈卓抬手拍拍他的肩膀安抚道。 “你倒也不必为他们 到遗憾,都说人死之后会转世投胎,你的父母转世投胎后,也能享受到陛下的福泽,没了那些因积劳疾而产生的病痛,下辈子只会过得更好。” 曹良平闻言,顿时眼睛一亮。 “还是大人聪明,就是这么个道理,我爹娘的下辈子肯定能过得更好,不像这辈子吃那么多苦,对啊,人死之后会转世投胎,修那么好的墓,还带上那么多的陪葬品,其实也是浪费吧。” 沈卓笑着点头道,“是啊,所以说,咱们皇上真是这世间最英明的帝王,也最聪明果断有魄力,才会做出这个决定,希望大家也能学着些,不要辜负陛下的一番苦心。” 第一百二十三章 当今圣上能在知道自身 格能力有短板, 应付不了局面的情况下,聪明的做出最有利的选择。 能够果断拒绝身边那些充 各种目的的蛊惑声音,坚持遵循那位的建议,做出这么多需要大魄力, 才敢冒天下之大不韪而做的事, 绝对能担得起‘英明’二字。 这是沈卓在知道民情议论后, 发出的 慨。 还有一些人,在得知百姓对最新一期邸报的反响后,发现皇上不仅没有因此而损及帝王形象, 还对皇上更为拥护与尊崇,都 到有些难以理解。 可是现实就是明明是皇上公开说了那句连他们都说不出口的‘死不起’, 结果百姓都因此而盛赞皇上心怀百姓、英明大度, 想将修皇陵的钱省下来用于民生国防。 “你确定外面的这些议论,都是百姓们自己的心声,而非 中有意引导?” 唐季元早就发现 中不知从何时起,竟然不惜亲自下场安排人在百姓中散布消息, 引导民间舆论的事, 这在以往,从来都是他们这些人惯用的手法。 “大人, 以下官的眼力,绝对不会看错,这分明是那些老百姓自发的 念圣恩,不存在什么刻意引导, 若非要说引导,那也只能说, 是由那份公开邸报所引导的。” 唐季元用手指轻叩着手中的拐杖, 心中远不像表面上那么平静, 有高崇礼在时,两人虽然明争暗斗,但遇到事情时,多少都能有个商量。 可是随着高崇礼突然转变态度,近期不知在暗地里谋划什么,不仅不在朝堂上与他配合,甚至连他的邀请都直接推辞,没了可以相互商量的人,让他 到有种独木难支的疲惫。 “这么一来,皇上的修皇陵计划,恐怕更加不可能更改了。” 有人从旁建议道,“唐大人,我们或许可以请宗正出面,修建皇陵一事,不仅是关乎国祚声望的大事,也关系到皇族颜面,就那么一万两,还要修出那么多陵墓,也太过寒酸了些。” 他们现在已经放弃劝皇上像先帝般,修个几百万两的大墓的想法,只盼着皇上好歹能拿出个一两百万两,修个差不多的陵墓,让他们可以安抚一下手下人。 摊上这么一位总是不走寻常路的皇上,他们实在太难了。 修皇陵乃是旧例,许多帝王不惜倾尽举国之力,也要为自己修座足够奢华的大墓。 投资这桩大生意的商人,过去从来都能赚得盆 钵 ,谁能想到,如今竟要面对赔得血本无归的结局。 没等唐季元开口,另一位官员就已经接过话道。 “宗正与礼部尚书大人一样,都是唯 中马首是瞻,皇上想要做什么,他们只会在表面上做做样子,提提建议,什么时候真能劝动皇上改变主意过?连皇上将后 的 院隔出去那么大一片,开办那什么疗养院,宗室都不敢有异议。” 说起这些,在场众人都忍不住有些心 ,先帝朝时,为了确保能让宗室听话,将连其亲儿孙在内的宗室打 太过。 当今继位后,将先帝朝时的某些旧制改得面目全非,倒是继承了先帝打 宗室的 作,只用听话乖顺的人,敢仗着宗室身份冒头的,都被给按了下去。 “这次的事非同以往,也许宗室愿意出面也说不定呢?” 至于什么地方非同以往?不用说得太过清楚,在场众人心里都明白。 唐季元这才开口说要试试,并点了个人负责去探口风。 与此同时, 里也已收到民间舆论风向,看到百姓们的各种言论,正宁帝乐得合不拢嘴。 “朕是真没想到,真没想到啊!” 正 慨着,他突然脸 一肃,将目光投向何殊,见她毫无反应,仿佛一切尽在掌握般的淡定。 “皇儿,这些舆论风向,不会又是你的手笔吧?” 若是那样的话,他岂不是白 动一场? 何殊正在批奏折的手不 一顿,反应过来,有些无语地回道。 “父皇想到哪去了?像这种早在儿臣预料中的事,儿臣没事费那工夫做什么?” 说着,她便继续手上的工作,丝毫不受影响。 确定那些言论都是出自老百姓们真心实意地夸赞,正宁帝才放心,心中充 成就 。 对他而言,这次的事也非同以往,他并不是在太子的建议下,而是他出自本心地做出这个决定。 甚至连太子都是因为听到他的话,受到他的启发,才决定要在邸报上如实公开这些。 “嗯,说得也是,皇儿有空的时候,也可以看看,这些老百姓的心声,还是很有参考价值的,说来惭愧啊,朕其实也就是说了几句实话而已,竟然就能获得这么多百姓的认可,这些百姓真是一片赤诚!” 何殊特别真心实意的回道,“那也是因为父皇值得,对得起他们的一片赤诚!” 正宁帝此刻的成就 爆棚,说着自己从中得到的启发。 “所以说,做皇帝,只要我们能以身作则,用心做事了,老百姓的心中自有杆秤,知道好坏,完全不必要求史官吹嘘自己是个好皇帝嘛。” 知道她爹这是又联想到先帝的某些 作,忍不住顺口拉踩一下对方,何殊很捧场点头道。 “是啊,若因父皇的带头,能有效遏制住民间的厚葬之风,父皇更是造福百姓无数,功德无量。” 看着百姓们的言议论内容,正宁帝对此十分有信心。 “肯定有效,现在就有不少人在议论这件事,等到在下期邸报上,将朕确定只拨款一万两银子,修那些陵墓的消息公开,老百姓肯定会跟着效仿。” 百姓们的巨大反响所透 的,是他们早就对厚葬之风不堪重负的现状,尚超出何殊的预料。 可以说,正宁帝在这种情况下,突然当众表这番态,正是老百姓们最需要的时候,恰逢其会,可以帮无数老百姓减轻负担,有了可以不用再倾尽全力,或不惜借债也要厚葬的理由。 “不过父皇还是要做好心理准备,那些一心盼着父皇能按例修座大墓的人,肯定不会就此放弃,接下来,肯定还会想方设法努力劝说您改变主意。” 正宁帝嗤笑道,“就算他们能将先帝搬出来,都没用,朕只会坚持自己的决定。” 而后来的事实也确实证明了这一点,哪怕被那些试图说服他的王公大臣们扰得烦不胜烦,正宁帝始终是一口咬定,维持自己的决定,让人充分见识到正宁帝的果断与坚持。 赏花会过去近一月后,何昌逸私下求见皇上,谢恩的同时,表达出自己想要求娶孟青竹的心意。 正宁帝没有直接应下,而是不动声 地问道。 “昌逸,这个选择关系到你的终身,你可要想好了,皇叔听说,那些女官基本都会面临被求亲之人要求辞官归家的困境,而你,对此有何看法?” 何昌逸态度坚定地回道,“臣侄绝无此意,臣侄很欣赏孟书令的人品才华,也很钦佩她的心 志向,会一直支持她的选择,绝对不会要求她辞官,埋没她的一身才能。” 正宁帝这才 意的点头。 “嗯,你能有个态度,朕很欣 ,朕当年亲身体会过为给女子争取出仕机会的艰难,如今好不容易能有现在的局面,朕并不希望那些女官迫于这些外部 力,放弃女子好不容易才能获得的机会。” 何昌逸诚心诚意地回道,“皇叔的思想开阔,心 大度,实在令人钦佩,也是臣等之福!” “哈哈,这些恭维话,朕这段时间听得太多,就不差你一个了,你既然找朕说这件事,就证明你肯定是下定决心了,就是不知道,人家孟书令是个什么态度?若她无意,哪怕你是朕的亲侄子,朕也不会纵容你做一厢情愿的事。” 受何殊的影响,正宁帝现在也认为成亲这件事,不是一件外人可以随意强求的事,稍有不慎,就会让这世间多出一对怨偶,害人终身。 何昌逸有些羞窘的低头道,“皇叔请放心,臣侄求见皇叔前,不仅已与孟书令达成默契,还曾去孟家拜访过孟山长,表达求娶之意,已经得到默许。” 正宁帝欣 而又 意的点头。 “嗯,看来你是个有担当的,既然如此,朕回头就让礼部尚书何广成请媒人上门,等朕给你下道赐婚旨后,再挑个吉 去孟家下聘,你成亲的房子、聘礼之类的,早在看出你有意中人后,朕与皇后就已让人准备好了,肯定能将你的亲事给办得热热闹闹的。” 何昌逸实在没有想到,皇上与皇后对他的亲事竟然如此细心周到,这完全可以说是代他的父母悉心 办这一切。 “皇叔与娘娘如此厚意,臣侄实在承担不起,此前为成全臣侄的姻缘,有劳娘娘辛苦 办赏花会,臣侄已然![](//www.020magazine.com/ig/gan.png) 不尽,如今又……” 正宁帝直接打断他的推辞道,“在这件事情上,我们只论叔侄,长者赐,不可辞,你安心接下便是,不必有负担,你父母不在京中,朕这个当叔叔的,有责任为你 办好这些。” 第一百二十四章 何昌逸是怀着万分![](//www.020magazine.com/ig/gan.png) 的心情, 在进 谢恩的同时,跟正宁帝禀明自己的亲事已经有了着落的事,好让关心他的叔婶可以放心。 却没料到,离开皇 时, 他竟怀着![](//www.020magazine.com/ig/gan.png) 到有些无措的心情。 因为他的这对皇叔皇婶对他这个侄子的情义, 实在太过深厚, 远超出他的想象,可他却深 无以为报,并为此 到惭愧。 哪怕知道对方并没有让他报答的想法, 只是单纯的愿意关照他这个侄子,何昌逸也无法心安理得的坦然收下这些好意。 所以他在回去后, 立刻提笔给他母亲写信, 除了要禀明自己的亲事已经初步定下的事,最重要的就是坦承 里为了他的亲事,所做的这一切,以及他 到受之有愧的![](//www.020magazine.com/ig/gan.png) 与无措心态。 同时, 他还在信中隐晦地提及左书意也有了心上人, 只是女方因自身经历方面的因素,坚持拒绝, 让他表弟这段时间心情落寞的事。 他自己的亲事顺利落实,固然让他 到无比喜悦和期待,可是看到一同长大的表弟遭遇这种 情挫折,何昌逸也为表弟 到遗憾。 可是纵然有孟青竹愿意主动帮忙从中周旋, 也只是得到那位王主事因一些过往而存有心结,担心自己会连累旁人, 宁愿孤老终身, 也不愿与人谈婚论嫁的答复。 话既说到这个份上, 左书意纵然伤心失落,也不好多做纠 ,只能将时间与 力都放在工作上,前两天已顺利升到九品。 ![](//www.020magazine.com/ig/yang.png) 三月,京中喜讯频传,大多都是在 里的那场‘相亲会’上结缘,时人对待成亲这件事,更讲究效率。 能有机会像这般在成亲前见面结识,互生好 ,实属难得,让人都很珍惜。 毕竟在当下,盲婚哑嫁,由双方父母一锤定音的单方面决定亲事,新婚夫 两人在成亲前甚至不曾见过面,都属常见现象。 哪怕随着朝廷有意无意地引导,以及可以正式出入衙门,与男子一同出仕并共事的女官们的出现,让男女之间的所谓大防有所放松。 但是已经存在多年的旧俗,肯定无法在短时间内,就得到明显的改变或消失。 在当下的这种大环境中,若是心意不诚,就无名无分的与异 有了较多往来,女子叫行为不端,男子则属于轻浮浪 ,都容易惹来非议,其中女子受到的伤害更大。 随着那些喜讯的传出,让许多人都 到意外的是,在赏花会后相继定亲的女子中,女官竟然占比颇高。 而且向那些女官求娶得人家也多,求亲的男子大多都已入仕,家世门第条件比之前的求亲人家更好不说,也不会提出要求女官定亲或是成亲后辞官。020MagAzIne.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