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人现在已经完全忘了,他们最初只想知道那国子监到底在干什么,培训什么内容,顺便为蒙在鼓时的自己不平而已。 结果重点突然歪到国子监今后的归属权上,两人带着各自的手下,差点当朝大打出手,完全忘了最初的目的。 而本质上,他们所争的都是权势而已,正宁帝当然知道这群人的想法。 所以他任由双方引经据典的争了一段时间,等到双方在其他大臣的劝说下,情绪稍微冷静下来后,才开口道。 “国子监目前的情况有些特殊,暂由东 直接管理,至于国子监将会为官员们培训的内容,朕认为,诸位卿家也很有必要学习一下,特意为大家都准备了一份,你们可以带回去用心研读一番。” 随着正宁帝的话音落下,随之就有内侍与 女们端着摆着一摞摞新书的托盘进入殿内,逐一分发给众文武大臣。 之前忙着看礼部与吏部热闹的武将与王公勋贵们拿到书籍,都有些不明状况,他们不明白为什么还有自己的份。 看到每人两本的书都分发到位后,正宁帝才 意地点点头。 “这是太子亲自组织人手,结合圣贤们的言行思想,所编撰出的两本书,思想道德教育和大安官员行为准则,希望诸位 卿都能定期上 各自对书中内容的理解,以及从书中所受到的启发。” 听到这话,朝堂上的王公大臣们都有些错愕,他们怎么也没想到,活了大半辈子后,现在竟然要面临皇上为他们布置的作业。 可是捧着御赐的两本书,谁也不敢质疑什么,只能恭敬地应下。 礼部与吏部的官员们也顾不上再争国子监的归属权问题,心中都很迫切地想要知道书中到底写着什么内容。 回到御书房后,想起礼部和吏部还没 清楚情况,就开始就国子监的归属权起争执,吵得不可开 的场景,摇头叹气道。 “这些人哪,真是让人不知怎么说,此前的国子监一团糟时,这些人因为不想出面得罪人,就能眼一只眼、闭一只眼的视若无睹,不愿站出来处理,如今一发现国子监的地位变得今非昔比,就立刻跳出来了。” 何殊对此早就习以为常,见惯不怪地随口回道。 “他们都 明着呢,知道将要负责官员培训与考核任务的国子监,地位与影响力都会得到极大提升,吏部肯定想要将之掌握在自己手中,礼部哪怕是为了维护自家的颜面,也不会愿意看到国子监的管理权旁落,不过他们很快就会知道,焕然一新的国子监,不可能再 到他们手中。” 正宁帝随后些忧心忡忡地说道,“我们一定要再次加强安全防卫,真担心有些人在明面上斗不过我们,便在暗地里动手脚,咱们干得可都是挖他们墙角的事,这次肯定是连宗室都对我们有意见。” 何殊当然知道自己在做什么,也知道某些被惹急了的人,嘴里忠君 国,背地里能干出怎样不忠不义地勾当,她老爹的担心不无道理。 “父皇考虑得是,儿臣肯定会安排下去,不会给那些人留下可乘之机。” 若说科举是挖了曾经的那些士族门阀的墙角,她如今所做的这些,相当于是在挖靠科举崛起的这批士绅大族这一群体的墙角,而且是连宗室在内。 在这些有钱有势,占据着大量土地的群体中,当然也存在一些宽仁之士。 那些愿意怜悯那些贫苦百姓,不残苛的剥削百姓,对他们的佃户宽仁大方,愿意让百姓生活得好些的人,就算百姓开智、变强,也不会影响到他们的利益。 真正会受到严重影响的是,将是那些仗着百姓为求得生存而变得麻木、任劳任怨,任其驱使的人。 而皇权与宗室所面临的更多地将是潜在危机,其实只要想开些,就能发现,朝代更迭才是正常现象。 与其怕老百姓变聪明、变富、变强后,会对皇权产生威胁,便重用、扶植那些权臣势力,最后失控,导致王朝覆灭。 还不如直接让百姓受利,少了‘中间商’赚差价,可以造福更多值得的人。 “至于宗室那边,父皇也不用担心,有意见就让他们出海,出海后,他们在自己的地盘上,想怎么做,就怎么做,只要选择留在大安,就要听我们的,不管我们做这一切的最后结果如何,都必须要做。” 随着瑞王已在慕府岛站稳脚跟,庆王等人顺利出海,大安也在外海多了一处地盘,何殊也懒得再遮遮掩掩。 只要不在明面上大张旗鼓地做,给人留下话柄,揣着明白装糊涂的道理,大家都懂。 看到上边发给了他们的两本书中内容后,不仅何广成与邹昌济,其他文武大臣也都明白了这其中的意义。 上边这是要给他们这些官员立规,从思想到言行方面彻底立规,不管是这是皇帝本人的手笔,还是真就只是太子的意思,他们都只能选择服从。 而且皇上在决定做这件事情时,完全没有与他们这些朝堂重臣商量的事实,所展现出来的强势态度,也无疑是在告诉他们,这件事没有可商量余地,他们只能接受。 即便这是一件非常重要,甚至关系到大安未来前程的大事。 可是任凭有些人领到书后,彻夜钻研,也找不出可以光明正大的驳斥书中内容的切入点。 因为正像皇上所言,书中从始至终都贯彻圣贤之言,举的也都是多年以来,一直受人推崇的案例,人家只是对那些内容进行重新诠释而已。 绝大多数人看到书中内容,可能都会表示推崇,甚至会 到热血沸腾,可是久经宦场的人,却能看出两本书所能产生的威力,书中所宣扬的那些思想,能让他们 受到巨大的潜在威胁。 何广成也是 受十分深刻的一位,因为他既是权臣,也是宗室,更清楚一旦书中所宣扬那些思想成为所有官员们必须奉行的主 思想,同时也成为大安读书人从小就需学习并接受的思想,可能会为大安的以后带来怎样的变化。 对于中底层老百而言,肯定是件好事,但是对于那些世家大族势力,乃至对皇族宗室而言,就未必是好事了。 皇帝、太子与皇族宗室对大安的统治权,将面临的威胁与 力最大,可这就是皇上的意思,也是太子的意思。 也就是说,他们宁愿冒着何氏皇权强大起来的百姓们颠覆的风险,也要推行强民、富民政策,也要实施全民教育,摒弃历朝历代的愚民、弱民政策。 这是一个史无前例的创举,何广成不明白当今为何会有这种想法与魄力,也不知道现任皇帝与下一任继承者,将会把大安带到怎样的未来。 但是不可否认的是,看完两本书中的内容后,连他这种历经无数大风大浪的宦场老手,心中也不免生出一些年少时曾有过的热血上涌之 。 尤其是对书中那句‘大安领土必须要保持统一与完整,所有胆敢侵犯大安疆域,试图破坏大安统一、和平、安定大局者,皆全民公敌、罪不容赦!’ 书中内容让何广成这种人,都不免会受到影响,对于国子监 来的首批官员们而言,看到书中的内容,听到教谕们的讲解,更是极受触动。 甚至可以说是有种醍醐灌顶、茅 顿开的 觉,所以他们都学得十分用心尽力。 接到这些反馈,何殊十分 意,这些还没来得及变成官场老油子的官员,都是火种,也是传承人。 第一百七十三章 在最新一期邸报上看到原平公主被褫夺封号, 送往皇家别院圈 的消息时,三公主正与二公主在一起。 相较于其他人只是议论几句当今皇上确实赏罚公正,连自家女儿犯错,也绝不包庇纵容不同, 两人都 到有些难以置信。 “这怎么可能呢?以父皇的脾气, 怎么可能会对老四处以如此严厉的重罚?” 在二公主看来, 四公主的生母虽然死得不冤,也成功成了四公主的护身符,与三公主的情况类似, 正宁帝对这两个生母早丧的女儿,都会格外关 一些。 担心她们会因没有生母的照顾而被人怠慢, 这也是四公主能活得格外骄纵、我行我素, 三公主不仅没有养成胆小怯懦的 格,还能顺利出仕的主要原因。 因为纵然失去生母,可是她们的父亲给了她们充足的底气与依仗。 三公主虽然同样 到震惊,但她十分肯定的说道。 “二姐不要又怀疑这是太子的手笔, 太子对我们这些姐妹向来宽容大度, 就算老四过分了些,只要她没违法犯纪, 以太子脾气,肯定都能包涵,顶多……也就是不管不问而已,不至于让老四受这等处罚, 肯定是老四又干了什么,让父皇都觉得忍无可忍的糊涂事。” 上次回京, 听说四公主都不知道打听一下, 就冲进 求皇上为她与何昌逸赐婚的荒唐事, 她就觉得四公主有些无可救药,长了个脑子长时间不用,就废了。 二公主不 的瞪了三公主一眼,“是你想太多,我就是想要表达一下自己对这个消息的震惊,怎么就怀疑太子了?你跟大姐一样,对有些事,心里跟明镜儿似的,就揣着明白装糊涂,显得就我心眼多,特别针对太子似的。” 三公主赔着笑安抚道,“二姐想多了,我绝对没有别的意思,就是想要提醒一下二姐,以太子的 格,肯定不会在如何处理老四的事情上做什么,父皇可比我们所有人都了解太子,他们父子之间,完全没必要因为老四起嫌隙。” 想想生下来就被她们老爹亲自抱走抚养,父子之情最深厚不过的二人,二公主点点头道。 “所以我才没有往太子身上想,就是觉得这件事实在太过突然而已,虽说平 里不怎么对付,现在听说老四落得这个下场,就算知道她肯定不冤,这心里也难免有些不是滋味,唉!” 三公主也叹了口气,她的心情也有些复杂,同样生母早逝,在她生母的死,与对方的生母 不干系的情况下,两人注定不可能成为 情好的姐妹。 她在皇后膝下长大,从小所享受的待遇跟嫡出没两样,还同对方一样拥有她们父亲会偏心几分的关 ,四公主对她既存有防备心理,还存在一些嫉恨与敌意,与她争宠,总想 她一头。 可是皇上、皇后处事公正,身边人也都尽量管束着她们,所以两人倒也没有多少直接对上的机会,并未结下什么大仇。 如今知道对方受罚,三公主也没有什么幸灾乐祸的想法。 “希望她通过这次的教训,能长些记 吧,能认识到这世上没人欠她的,再深的 情,都有被消磨殆尽的一 ,父皇圈 她,应该也是为了保护她,以免她再犯下更严重的错误,太子可不会……” 虽然三公主及时住口,二公主也能猜出对方的未尽之言,一脸‘果然如此’神情,不过她也没有纠住这个事情不放的想法。 “算了,不说这些了,反正我们离得远,听说京里好些位重臣都得了自行车, 里除了母后,年后已有几位娘娘和妹妹相继买到自行车,我们是不是也该争取一下要要?倒是可以利用身份争取一辆免费的,我和大姐就算花钱买,估计也要排到最后面。” 说到自行车,三公主也迅速来了兴致。 “听说自行车的产量很少,那些京官还不够分,还不知道什么时候能临到我呢,有那等的时间,我宁愿跟你们一样,排队花钱买,我也是公主,应该也有买的资格吧?” 二公主凑到她面前,神神秘秘的说道。 “京里确实不够分,不过听说水师前段时间回京,虽然挨了处罚,却也被赏了几辆自行车,大姐夫听说这个消息后,最近正忙着上奏表申请回京述职。” 三公主立刻看着对方,“二姐夫肯定也有打算吧?” 二公主笑着点点头,“别人都有了,就我们没有,肯定有些遗憾,所以我们也想争取一下,你二姐夫最近可忙着呢,就想多抓几个敢中 私囊的家伙,带着功劳回去,肯定要好说话些。” 想想自己任期三年,到如今刚过去一半,无诏不得擅自入京,三公主遗憾的叹了口气。 “我回头就给母后写封信,请她帮我排个队,花钱的应该比免费的要快些,只能等了。” “前些天在路上遇见奉诏进京的乐贤居士,你二姐夫向来仰慕人家,就请对方一起聚了一下,听说 里早在去年,就为有意给他调职,却被他婉拒,不知他这次进京,将会被调往哪里。” 三公主想了下自己知道的一些信息,摇摇头道。 “他本是四品知府,这几年将临海府打理得很好,这次升职,至少也是从三品,这个品阶的位置,从来都是还没空出来,就已被人盯上,不过父皇和太子既然愿意用他,肯定准备得有安置对方的位置。” 她虽受到朝堂上的那些大臣的排挤,若她自己愿意留在京中,朝堂上肯定也少不了她的位置,所以三公主对此还算有经验。 “我听他在言语之间,对水师刚为朝廷打下的那座岛![](//www.020magazine.com/ig/ting.png) 兴趣,你觉得,有没有这个可能?” 三公主想了一下,发现杜乐贤不仅有治理地方的能力,与水师和船队上下也都很 悉,优势确实 大。 “可是他的年龄,好像有些大了吧?” 二公主却道,“大什么啊,人逢喜事 神 ,那杜先生看着红光 面,身体健壮着呢,看得出来,他也是位真心想为朝廷与百姓多做事的人,实在令人钦佩,蹉跎那么多年,现在正 怀雄心壮志,我一直在犹豫,要不要写信给父皇和太子,告诉他们这件事,却又担心会适得其反。” 反而坏了乐贤居士的好事,虽然是一母同胞的嫡亲姐弟,二公主自觉对太子的了解,还不如三公主,所以想要听听对方的建议。 “我建议二姐不要过问这件事,据我所知,那杜先生是位 格疏朗开阔之士,他有自己的想法,肯定会主动跟父皇和太子说,不需我们多事。” 最重要的是,三公主更清楚在这种重要人事任命上,连她们的父皇都 不上话,更别说她们这些姐妹。 太子的原则从来都很清晰明白,在私事上,他会在能力范围内,尽量关照她们这些姐妹。 但在公事上,除非她们确实拥有相应的见识和能力,要不然,对方绝对不会给她们留下可以指手划脚的机会。 “好吧,听你的,我不多事,我也不是喜 多事的人,就是正好遇上了,才会生出这个想法,希望杜先生此次进京能如愿吧,若能将那安宁岛打理好,且不说这里面的功劳之大,杜先生肯定还能青史留名,这可是一个大好机会,你就没有想法?” 虽然心中对那海外世界难免有些向往,但是三公主还是态度坚定的摇摇头。 “我还是更适合当巡按监察史,治理地方,是件很不容易的事,没有主政一方的经验,很难做得好这件事,尤其是那安宁岛目前尚是荒芜之地,需要从头开始规划、建设与治理,十分艰难。” 杜乐贤想去安宁岛,完全可以称得上是 难而上,不仅二公主敬重对方的人品才华,三公主也很钦佩对方这种的勇气与担当。 何殊也很欣赏杜乐贤的这番壮志,去岁召他进京述职,对方写了一份言辞恳切的陈情奏疏,婉拒了上面打算为他升职的好意。 时隔不到一年,对方就改变主意,固然有对方在接到去年传召后,知道自己迟早会离开,已经做好离开准备的原因,也有他可能相中某个位置的原因。 此刻听到对方信誓旦旦的保证,自己一定会不负圣望,会带人将安宁岛建设好并治理好,何殊并不觉得意外。 “有杜卿家在临海府治理地方的功绩在前,孤与父皇也相信你有这个能力,只是那安宁岛距离大安距离遥远,海上来回实在不便,而乐贤大人却是我们大安难得的人才,孤实在担心这里边的风险。” 杜乐贤态度坚定的回道,“殿下不用担心,微臣在临海府的这些年,没少乘船,也曾跟随水师与船队的人学过一些外邦语言,就算不进行适应训练,微臣也有信心能适应海上与外海岛屿上的生活。”020magaZINe.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