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哥家因为做吃食, 所以起的也 早, 她才轻敲了两下门, 大侄子就来开门了。 “大嫂, 她们三个就麻烦你了,你也不过管她们,大妞也做烧火做饭洗衣服这些活,你要是忙不过来就让大妞帮你做。”杜向红说道。 虽说大嫂之前说过可以帮她照顾两个小的,二妞虽听话点, 但三妞还是个 娃娃, 离不得人,她觉得还是把大妞也留下看着三妞才行, 要不实在太麻烦大嫂了。 大嫂白天也得干活, 还有两个小儿子要照顾。 “行了,孩子放我这你就别管了,一会儿果婶儿也要过来帮忙,我们这么多人呢。”罗树琴边说着,边把自己刚刚炸好的炸糕用 纸包好, 而后又将旁边新炸的油条也包起来 到她的篮子里。 “这油条是今年新做的,去年还没有。你拿到集上一 卖两分钱, 应该还是 好的卖的。”罗树琴边装边说, “你大哥想出来的法子, 这活面的时候还加了 蛋, 炸出来又蓬松又酥脆, 你先吃一 垫垫肚子。” 说着她又从旁边沥油的架子上拿了一 给杜向红。 说起来, 她大哥会做饭而且做的非常好吃,她就十分惊奇了,今天听她大嫂这意思,这些也是她大哥会的,她就更惊讶了。 她将手擦了擦,接过油条咬了一口,油条刚出锅,果真跟她大嫂说的那样,又松软又酥脆,一 油条三两口就被她装下了肚了。 说起来,她已经有好些年没吃过油条了,有记忆时还是她没出嫁前,有一次跟她妈去县城卖 蛋,她看着一家早点铺子正在炸油条,那香味勾的她走不动路了,就停在那,她妈不给买她就不走。 最后她妈拗不过她,给她买了一 ,那时候她就觉得这真是这辈子吃过最好吃的东西了。 后来结了婚,她就没再吃过了。 如今再次吃到,她只觉得这比她小时候吃的还要好吃,她对自己这次出去做买卖信心又增加了一点。 没错,长这么大连去大集卖东西都没有过的她,一点信心也没有。 所以去了最近的一处早集,她在一处角落找了个地方停了,每经过一个人她就用 怀希冀的眼神盯着人家,但她不好意思开口,结果人家都以为她神经有 病,纷纷捂着荷包跑了。 “哈哈哈。”不远处一个卖糖葫芦的大叔笑出了声,见杜向红看过来,他赶紧住嘴问道:“大妹子,你站角落里人本来就过的少,你还老盯着人家,不都给吓跑了。” 杜向红不明所以,大叔见她这样,就知道她是个生手,又说道:“你得像我这样吆喝。” 说着他突然提起嗓门吆喝一声:“卖糖葫芦嘞,又大又甜的冰糖葫芦嘞!......。” 杜向红被吓一跳,往后退了两步,果然就看到大叔一声吆喝过后,不少人朝这边看,附近的就有过来问价了。 大叔得意的朝她一笑,开始做起自己的生意来。 杜向红一看这边人多了点,她也鼓起勇气,扯着嗓子吆喝一声,“卖、炸糕嘞,又油又酥的炸糕,还、还有、还有油条嘞。” 她这么一吆喝还真管用,旁边买完冰糖葫芦的还真有个大姐带着孩子过来问价,“炸糕咋卖?” 杜向红就掀开自己的大篮子给对方看看东西,又报了价,“炸糕4分一个,油条2分一 。” 那大姐听了就嫌贵,小孩子却直 口水,嚷嚷着要吃油条要吃炸糕,孩子妈就他,刚还要糖葫芦,现在又改了。 不过真疼孩子的爹娘永远闹不过自己的孩子,又想着这油条还能当饭吃,买一 孩子回家饭都省了,于是就给孩子买了一 油条和一个炸糕,小孩一手一个迫不急待的开始吃起来,好吃嗷嗷叫,嚷嚷着让他妈给再买。 她妈这下可不依了,提溜着孩子,骂骂咧咧的就走了。 杜向红看着第一个客人走远,看着手里的6分钱,还有点不真实的 觉好。 而她来不及多想,那大姐走后,又来了好几个人,这些人看了她卖的东西,都要买一点,杜向红也就忙活起来。 几人走后,糖葫芦大叔也来凑热闹,“也给我来 油条。” 大叔刚才卖糖葫芦时就看到这大妹子原来是卖炸糕油条的,他正好早上出来的早,没有吃早饭,本以为会饿着回家再吃了,没想到碰到这大妹子,赶紧递过两分钱买了 油条。 杜向红收了钱递给他,他便吃了起来,也觉得觉得这油条好吃,只是他吃一 油条觉得吃完跟没吃一样,一点也不 。 可也觉得他这饭量还是忍忍吧,估计再吃两 也那样,于是就忍着口水没有再买。 杜向红也没空理会她,因为这之后,又有不少人过来买东西,其中也有之前吃过他这炸糕的,那人就直接问是小坡生产队的炸糕吗? 杜向红开始还愣了愣,才想起来她嫂子说过,他哥这生意去年就开始干了,也有人专门去他们家进东西卖的,所以早就有人吃过也不奇怪。 杜向红反应过来,赶紧就说是,那人就一下子买了好几个炸糕,看到还有油条,也一下好了十多 ,杜向红都傻了,这也太豪气了。 可那人掏了三 多钱却连眼都没眨一下,她以前全身上下找出两分钱都费劲,以为大家都穷,一分钱掰开两半花,原来也是有有钱人的。 不到九点,杜向红就把篮子里所有的东西卖光了,她本来还想留一两 油条跟这个大叔换两 糖葫芦给家里孩子吃,可现在也只能掏钱了。 大叔的糖葫芦三分钱一 ,她本想买两 的,可想到大嫂两个儿子岁数也都不大,就一咬牙买了四 。 回到生产队,她小心的抄小路沿着河边直奔大哥家,到家时大嫂和果婶儿两个在做吃食,大哥和建良哥已经去生产队种树去了。 这几天生产队调了一些壮劳力去种树,拿的工分也高,这事她是知道的,要不是人家不要她,嫌她没力气挖坑,她也去了。 刚到大哥家院里,就看到自己大闺女正抱着小妞晃悠,边晃还边往外看,她一进来大纽就颠颠的跑过来,“妈,你回来啦。” “回来了。”杜向红加快脚步,看着自己几个闺女。 二妞本来在大姐旁边低头捡红豆,听到声音抬起来头,也凑了过去,看到妈妈手里的糖葫芦眼睛亮亮的。 杜向红看她的眼神,便明白她想什么,把冰糖葫芦 给大妞,将小女儿接过来,“你拿着分给弟弟妹妹。” 大妞一看就明白了,点点头拉着妹妹就往屋里跑,大宝小宝也在屋里帮着干活。 没一会儿几个孩子人手一 冰糖葫芦,大宝和小宝过完年还没吃地冰糖葫芦,主要是这些 子家里太忙,爸妈没空带他们出去了,此时吃到了都非常高兴,两人都嘴很甜的道:“谢谢小姑。” 杜向红看孩子们吃的高兴,她就高兴的很,以前她是想给孩子们买,都有心无力,现在可真好。 她两个闺女也觉得真好,妈妈带她们回了姥姥家,她们可以住在一起,没有![](//www.020magazine.com/ig/nai.png) 骂她们了,还有好吃的,可真好。 罗树琴见她才赚了点钱就给孩子花了,不 说道:“赚了钱攒着些,以后别给大宝小宝买了,他俩现在不缺吃。” 杜向红知道大嫂是好意,连忙点了点头,并谢绝大嫂留她们吃午饭,带着几个闺女回了家。 到家后她把院门一 ,进了屋也将屋里门关好,然后就把篮子里的分票 票往炕上一倒,足足铺了小半个炕头。 大妞这岁数早就帮大人打过酱油了,因此看到这么多钱,小嘴巴就张成了o型,“妈,咋、咋卖这么多钱?” 杜向红摸了摸她的头,“对,才半天就赚这么多。” 说着她就开始数钱,她好歹上过几年小学,数数还可以,十个一分就是一 ,十个一 就是一块,她数着数着就觉得口干舌燥,最后将钱打成一小捆,不 咽了口口水,“5块9 5分钱?” 她跟大嫂说好了一月一结,次炸糕和油条的成本一共是三块五,那一个半天就挣了两块四 五分钱。 杜向红有些傻眼,半天这么多,那要是她多带点,再去别的晚集,或是别处的大集,那她一天起码得翻倍就是五块钱,一个月就得150块钱。 她前夫现在一个月就36块多钱,这还是在机械厂干了不少钱,这两年才涨了工资,而她现在一个月就能赚她前夫好几倍。 这她还愁啥,别说三个闺女,她就是五个闺女她也养的起,以后她还嫁啥人,给人当牛做马除了落一身病能落着啥,养大三个闺女,以后还愁老了没人管她。 至于老人说的闺女嫁出去就是别人家的,可她结过一回婚终于回过味来,你当是别人家的,人家不拿你当一家人。 还是得自己赚钱才能舒坦,想着想着她不 就乐出了声。 大妞在一边本来帮她妈数十个一分、十人一分的钱,然后捊平票票上的小角,可抬头就看她妈正在傻乐,而且乐的有些吓人,大妞赶紧摇晃她妈,“妈,你干啥呢?” 杜向红清醒过来,看着自己几个瘦的皮包骨的闺女,她抱着她们边哭边说:“妈养的起你们了。呜呜呜......。” 作者有话说: 亲 的们,首先祝大家新年快乐,虎年大吉大利,开年学习顺利,工作顺利,事事顺心,作者君在这里给大家拜年,鞠躬! 其次,今天就这一更了,明天更不更待定,走了亲戚不知啥时候回,鞠躬。 亲 的们新年一定要快快乐乐的,这比什么都重要! 第66章 大妞岁数虽不大, 但也懂些事了,听着妈妈刚才嘟嘟囔囔说的话,心想, 那大集也不是天天有的, 哪能一个月赚那么多钱, 她觉得妈妈想法是好的, 就是有些不切实际。 不过看着妈妈抱着自己呜呜的哭,她好歹是没说出来。 只是不一会儿杜向红自己就反应过来,“不过、那大集有的五天才一回,有的地方十天半个月才有一回集,也不是一直能去的哈。” 她说到这有些失望, 但很快又不是知安 女儿还是安 自己, “不过就算赚不到那么多,但一个月几十块总是有的, 妈妈照样养的起你们了。” 大妞听了重重的点点头。 就这样, 杜向红的小买卖就这么开始了。 大概不到一个月,杜向东的房子也盖好了。 三间正房一间厢房都是用红砖盖的,房顶吊的高,外面干净整洁,里面也十分宽敞, 屋里墙壁和屋顶都刷了白灰,地面也铺了红砖, 比以前总也扫不净的泥地不知干净多少。 家里房子盖好, 罗树琴是表现出最大热情的人, 其他人高兴也是高兴, 但不像罗树琴似的, 把屋子打扫的纤尘不染, 地面扫的干干净净,两个孩子要是从外头跑进来,她恨不得让她们换鞋。 杜向东放工回来,她得盯着他把外套 了,鞋换了才让他进屋。 杜向东一次跟果建良嘀咕,他媳妇这是有洁癖了,以前那土坯房子影响她发挥了,现在觉得家里干净的他都不敢下脚了,一脚下去给 脏了,就觉得自己好大的罪过。 果建良就笑他身在福中不知福,他想有个媳妇都没有呢,他还在这挑三拣四的。 杜向东当然不是挑,就是吐槽一下,回家当然是媳妇让干啥干啥了,随即转移话题,问起果建良相亲对象的事。 果建良只说还行,别的就没再说了,只是他眼神里透着些无奈,杜向东却并没有注意到。 杜向东不是第一个盖砖房的,但却盖的最大房间最多,这自然也在大部分都是土坯房的生产队引起不小的轰动,房子收拾好那天,家里来了不少看热闹的,全都来瞧新鲜。 这个说,“我的老天,这辈子没见过这么亮堂的屋子。” 那个说,“可不是,这才知道杜老大看起来是没少赚钱呢。” 于是不少人就打听杜向东赚了多少钱,杜向东就说都是一分两分的赚,钱是赚了些,但都用在这个房子上了,他就开始给大家算账盖房子砖花多少钱、瓦花多少钱,人工虽人不花钱,但这一个来月吃饭又多花多少,这么一算下来,将近就有七八百块,大家纷纷咋舌,没想到这些 子赚了这么些钱。 然后又听杜向东说,这些钱就这么都花在盖房子上了,纷纷都觉得这也太舍得了。 不过杜向东以前当混子时,那一直是大手大脚的形象,有钱也从来不攒着,所以他说都花了还是相信的,只是有人就盘算起来也想去集上做点生意。 之前杜向东去大集卖东西时,有那心思活络又不 干农活的曾经跑到大集上也跟风了几天,但因为卖的东西不是家里的菜就是农产品,都是农家有的,产品 本没有竞争力,所以 本就不好卖。 赔钱倒不至于,但糟践东西有的,也有耽误了上工的,所以那些人出了几天也就放弃了。 现在他们不想跟风了,有一些人就直接找上了杜向东,想从他这里进货去卖。 虽说罗树琴天天闭门做吃食,但小陈这些人经常过来拿货,大家伙也是能猜到一些的,不过猜到归猜到,这些人也不想惹杜向东这个混子,因此大家一直相安无事。 现在被赚钱 的他们心![](//www.020magazine.com/ig/yang2.png) ,于是就都找上门了。 杜向东从这些人里挑了几个人品不错的,就把自己家的东西跟小陈他们一样价批给他们,并跟几人问清他们是去哪几个大集去卖,尽量不要都聚到附近的大集,毕竟都卖一样的东西,买你的就不买他的了。 好在这些人也不多,大家伙便商量好了尽量不要重复了,宁愿多跑一些。 不过这些其实一个人能赶的集也就少一点,赚不到杜向红想象的那么多钱了。 杜向红才干上这个买卖,这么一来自然也受些影响,不过她也知足了,要是没有大哥大嫂帮忙,她也没有这样的机会。 这事商量妥,杜向东做的吃食销的地方更远了相应的知名度也更加高了,没过几个月就有其也生产队的人慕名过来。020magaziNe.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