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人已经三不解大便了,结果腹部还是这么软…… 许说:“舌头伸出来我看一下。” 病人吐出舌头。 舌质黯淡,苔白腻。 然后许给病人诊脉,许的适应速度快,现在已经适应了带着手套诊脉了。 脉象沉细弱,略数。 许诊断完,站起来。 赵国斌忙过来问:“怎么样?” 许一边往外走,一边说:“毒犯肺,元气大伤。需要及时回救逆,兼以解毒。用四逆吧。” “啊?”这一声是何教授发出来的。 第654章 四逆 到不是说赵国斌对许就已经毫无保留地信任了,主要是他不懂,他也不知道什么是四逆。 所以一见何教授发出这动静,他也好奇起来了。 何教授当然也不是不学无术之辈,自然也不会傻乎乎地认为肺炎就不能用回救逆的经典热药四逆汤了,也不会认为这是热上加热,火上浇油了。 但是,据病情的进展,一般是要到很危重的程度,才上四逆,回救逆的。 所以此刻,何教授稍稍有些疑惑,他问:“现在是不是还早了一些?” 赵国斌嘴问:“现在还不适合中医介入治疗吗?” 何教授摇头:“不是是这个意思,是这个方子我觉得稍稍用的有些早。因为这个是大热的药……” 赵国斌疑惑地问:“大热?中药治肺炎,不是清热解毒吗?” “额……”何教授一时语。 许则直接说:“要是还用寒凉的药,那你就再准备马上抢救。” “啊!”赵国斌吃了一惊。 赵国斌之前也没跟中医合作过,也不了解中医,现在听许冷不丁这一说,听着还吓人的! “清热解毒不对吗?我听很多中医都是这么说的。”赵国斌抓紧又问了一句。 许说:“你这是典型地用西医的思维理解中医,要是真这么简单,那就好了。派几个实习生也能把活儿给干了。” “这……”赵国斌看看何教授,又看看许。 许跟他解释:“用药也是要看病人病情的进程的,患者早期的确是出现了发热,咳嗽,气促等症状。” “但是她延治已久,到我接手诊断,都十几天了,她的元气早就大伤了,病证也早就不是十几天的样子了。” “她也都不发热了,见到的还是气促,倦怠无力,声微懒言,怕冷,四肢偏凉。舌暗淡,脉沉细弱,这全是虚寒象。” “她的病情已经到了这一步了,既然确定了虚寒,自然用补火助热,回救逆,四逆汤当用则用。迟疑,反而错失良机,老师!” 最后的话,许是跟何教授说的。 只是何教授还是稍稍有些犹豫。 许又道:“病人病情危重,胜正衰,此时正该抓住主要矛盾,但扶其正,听自取!” 何教授点点头:“好。” 说完之后,他又不放心地问:“你打算用多少剂量的?” 许说:“病情也没到了那么明显的地步,所以小伎俩就可以了,附子10g,干姜15g,炙甘草20g,金银花10g,皂角刺10g,这样就行了。” 何教授明显地松了一口气。 何教授说:“好,我回去就把方子给过去。” “嗯。”许点点头,往回走。 赵国斌追上来问:“许医生啊,我很好奇你们的中医诊断啊,为什么说气促,倦怠无力,怕冷,就是虚寒啊?” 许看他一眼,说:“也不是这么简单的判断,中医没有别的检查化验的手段,我们都是通过观察病人的外在情况,去判断病证。” “所以中医有句话,叫做有诸内,而必形诸外。病人延治已久,正争,胜正伤,所以元气大伤。” “因为元气大伤,所以元气不振。因为元气不振,所以倦怠无力。因为元气大伤,所以气浮于上。因为气浮于上,所以气促。” “因为气不足,温煦失司,所以四肢末端偏凉。舌暗淡和脉沉细弱,就是明显的虚寒象。” “苔白腻,大便不畅,则是因为脾胃运化失司,导致浊毒内蕴。所以这个时候的治疗方案,就不能清热解毒,亦或者是祛了。” “而是要扶正,黄帝内经说,但扶其正,听自去。用四逆汤回救逆,温一身正气。气回,则生机必现。正气渐足,则气自去。” 赵国斌被许聊得一愣一愣的,他以前对中医了解不深,只是听过中西医结合的话,还有白细胞增多,提示用清热解毒之类的言论。 他还是头一回,听见有人在他耳旁说这么纯粹的中医言论。 许补充道:“中医不是见病治病的,也要分主次,轻重缓解的,现在我主要矛盾不是治肺炎,而是扶正。” “在这个阶段,不把正气赶紧扶起来,而一味去杀灭病菌,去搞对抗,或者清热解毒,每一次,就伤一次,那就危险了。” 说完,许加快了脚步。 赵国斌站在原地点点头,觉得这个理论还是有道理,但很快他就意识到不对了:“哎,你是不是在说我啊!” …… 危重症病人的药需要排在最前面煎制,所以出药还是快的。而病人在服用了一剂之后,自诉觉有明显的温热从胃部向四肢放。 服用两剂之后,病人自己觉神有所好转,全身转暖了。次,气促和闷的症状也缓解不了,血氧也由原来的87%升到了90%。 这个变化,让治疗组的人大为惊喜,大家都做好了抢救的心理准备了。但病人情况,竟然好转了。 这再一次证明了中药有效! 赵国斌也非常兴奋,又来了病房检查。 许也去复诊了一次,病人的咳痰量增加,白稍黏,胃纳稍稍好转,大便仍然未解,睡眠稍差。 在今晨5时的样子,病人突发一次全身燥热,持续半个小时之后,自行缓解了。 病人有些担心。 许告诉他,这是正相争的反应。 在服用一些中药的时候,有那么一段时间,是会出现不适的,比如腹泻呕吐等等,这是正相争的反应,继续干病,赢了问题就不大了。 如果不放心,可以询问给你开方子的中医。但,如果他自己都说不明白,亦或者自己心里都没底,那八成就是开错方子,吃错药了! 许检查完之后,既然见中药有效了,那就效不更方,继续服用了。 许正准备离开,赵国斌又来拖着许走了。 许问:“去哪儿?” 赵国斌反问道:“这还能去哪儿啊,你当危重症就这么一个啊?” ps:此医案的主管医生是颜芳,是广中医芳村分院中医经典科(业内人称中医icu)的主任,颜芳医生也是李老的高徒。 第655章 脉证不符 赵国斌带着他们风风火火地赶往下一个病房,还一边吐槽道:“哎呀,之前收治的这些病人呢,还没出院呢,又有那么多新的要进来,都忙疯了!” 许问:“现在医院的收治能力不够吧?” 赵国斌道:“当然不够了,第二批医院也开要开放了,但肯定还是不够的,毕竟拐点还没到来,人数只会越来越多。” “所以现在说是要效仿当年的小汤山模式,新造一个方舱医院,收治病人,听说这几天就要开工了,太忙了,我也没多问。” 许和何教授对视一眼,按照现在这个情况,目前不管是位,还是医疗设备,还是医护力量,都是不够的。 两人心中多了几分霾。 许暗暗警醒自己,一点要快速搜集到足够多的一手资料,完成辨证,制定出合适的治疗方案。 只有这样,中医才能在这场战斗中,充分发挥出自己的作用!才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现在紧张窘迫的局面。 许眉头沉了很多,尽管一晚上没怎么睡好,可许现在丝毫没有任何疲累,他只要走进了医院,身上就有用不完的劲! 何教授问:“现在病人的病情发展怎么样,危重症多吗?” 赵国斌回答:“还是有一些的,尤其是老年人,尤其是有基础疾病的,在得病之后很容易就发展成重症。” “目前也没有研究特效药,所以我们的治疗方案基本上都是按照消炎,抗病毒,给氧,免疫支持,这一套下来。” “有些身体素来还不错的年轻人,在经过一段治疗之后,就会转轻出院。可体弱的,年老的,有基础病,就麻烦了。” 许眉头蹙了蹙,叹息一声说:“正气存内,不可干啊。若是堂皆君子,何有小人立足之地啊。” “这也是中医理论吗?”赵国斌好奇地问。 许道:“这是中医最基础的理论。” 赵国斌啧啧称奇,以前他没跟中医合作过,这次其实是真正意义上的第一次合作,他还真觉得中医蛮有意思的,理论跟古诗似的,一套又一套的。 许道:“以后跟你解释吧,先说说病人情况。” “好。”赵国斌答应一声,把病历本给许,然后说:“这个病人也是女,49岁,既往有胆囊结石病史。” “患者2020年1月20出现发热,最高体温39度,偶有干咳,无咳痰,无气促,到外院血常规检查无明显异常。” “查部ct提示双肺上叶,左肺下叶多钙化灶。后,口服奥司他韦治疗,体温有所下降。” “1月24,再次出现高热,伴腹泻,乏力,食下降。1月25在当地社区医院复查血常规未见明显异常。” “1月27,再次复查部ct,提示双肺染病变,左肺继发肺结核,病灶以硬结,钙化,纤维化为主。继续抗病毒治疗。” “1月29,患者并发气促,到我院门诊就诊。门诊上输注了莫西沙星,利巴书林治疗,症状没有好转。病人伴有闷,头痛症状。” “1月31,收治入院。给与了常规甲强龙抗炎,奥司他韦抗病毒治疗。那个第二页是化验报告。”020magAZine.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