羽未央想了想,道:“万剑宗利用柏祥南对付你,而这一切,都被我们录下来了,铁证如山。柏祥南是叛徒,反过来,也可以借此指责万剑宗。正好把万剑宗拉下水!” 卓君彦一直想挑拨朝廷与宗门的关系,柏祥南就是个机会。 卓君彦点头:“这的确是一个理由,但还不够!” 羽未央手托香腮,摇首不解,到现出几分可 模样:“那我就真想不通了。” 卓君彦道:“柏祥南可是素来号称忠诚于皇家的啊。他这样的人,竟然是叛徒,你说皇帝老儿知道这事会是什么反应?” “雷霆震怒!” “那如果,他逃回去了呢?” 羽未央明眸闪亮:“派兵追杀!” 卓君彦长吁一口气:“兵出鬼哭峡,是个大问题。这个问题解决不了,就始终无法解决和朝廷的关系。唐凝提议,以做生意的名义,可是做生意的名义就不能带太多人。而且此间非地球,跨国买卖也不好做。去了高林,我们面对的更不仅仅是宗门,还有那边的朝廷。没有足够的实力是不行的……” 他看看羽未央:“追杀叛徒,师出有名!为国办事,更可带军前往。” 羽未央用力点头:“柏祥南的死活不重要,重要的是,他是我们最好的出兵借口!” 卓君彦沉声道:“让他活着逃出鬼哭峡!” 羽未央果断肃杀道:“我这就去办!” 第316章 琅琊王 河州。 河州位于月朝中部以东。 此地毗邻东海,水道发达,堪称月朝之最。 古时运输多靠水路,再加上水利丰富,灌溉充足,是以物产商贸皆丰,号称月朝第一富裕之地,鱼米之乡。 也正因此,河州曾是四战之地,不知多少豪强觊觎此地,河州也曾几度易主。 直到钟秀的出现。 琅琊王钟秀! 与其他诸侯不同,钟秀出身书香门第,其后却是行走江湖。 早年仗剑走天涯,意气风发。 其后却不知因何故,入了官府,从一名小小旗官坐起,一路高升,用七年时间,成为河州镇抚使。 琅琊城一战,以三万对八万,大败文州何山野,名动八方,从此获号琅琊王。 钟秀使刀。 红袖 香刀。 一度曾与荣飞雪的相思断肠刀并列,称天下双柔刀。 相比荣飞雪的外柔内刚,多情刀法无情刀,钟秀却是外柔内也柔。他的刀法,不为杀人,只为护香。 一生走江湖,未曾杀一人! 直至成王! 一战功成万骨枯! 柳河镇外沉积原,钟秀这刻正站在一片山坡上。 山坡上开 鲜花,他一袭白衣素裹,立于那花海中。 浊世人独立。 远望处,山坡下。 一支骑兵正浩 冲击,呼喝来去,手中箭矢如雨,落在前方奔逃呼喊的士兵中。 随即马行如龙,四面包抄,将那一群 兵尽皆围起。 一名校尉拍马从坡下冲至,来到钟秀面前落马跪道:“报总镇!柳河叛军已败,叛首蒋之易已死,余部一千二百人已尽数捉拿,无有漏网!” 钟秀默默的看着远方,一双女子般的桃花杏眼,竟是说不出的好看。 他微微叹息着:“这一战,又是好些条人命。何苦来哉……” 声音柔和,悲天悯人。 校尉垂首:“总镇,如何处理这些叛匪?” 钟秀叹息着,挥手间,一朵红 花儿已落入手间。 他痴痴的看着那花,眼神中现出一缕温柔:“都是大好生命,更是大好男儿……如此好男儿……全都杀了吧。” 顺手一挥,那花儿化作漫天的花瓣,从空中飘落。 钟秀已转身离开。 校尉翻身上马,奔呼狂嚎:“总镇有令!所有叛匪,就地斩杀!!!” 下了红隗坡,上了飘香车。 马车自嘚嘚回琅琊城。 钟秀喜 坐车,不喜骑马。 他觉得人在车里,方便于隐藏。 人们看不到车中之人,难辨真假,难 其秘,总好过高头大马,看似意气风发,却是万众瞩目。 便有什么弱点,也都被一眼 穿。 人是不可能没有弱点的,但是可以隐藏! 终究是要隐藏于暗处,方得隐藏那真实的自己。 可惜,成了将军,得了王名,位高权重,再如何隐藏,也终是难免那无数目光。 于是坐在马车里,便成了钟秀难得的休闲之时。 知他者,断不会在这个时候来打扰他。 但今 ,有所不同。 马车突然停下。 一人声起:“杨云昭见过老师。” “云昭?”钟秀目光微微一亮。 掀开车帘,钟秀看到杨云昭正肃立马车旁。 他 头大汗,就是马儿也累的气 吁吁,显是经过了好一番赶路,累得够呛。 可便是如此,杨云昭依然立的笔直。 钟秀微笑:“我听说,你入了君威军?” 杨云昭垂手恭声:“云昭无用,现是君威商行护卫队的一名小小队长。” 听到这话,钟秀便笑道:“那样的护卫队,我也想要。” 杨云昭没有奇怪钟秀了解君威的事。 若说这天下对情报最重视的,除了君威,或许就是钟秀了。 当年钟秀就曾与他说过:所谓的妙计,都是建立在足够的信息基础上的。有了足够正确的情报,便是傻子都知道该如何去做。而真正优秀的将军,不是在信息不充分的基础上去决策,而是从一开始,就想尽办法弥补信息之不足。 所以,天下的人可以不知道君威,但是钟秀不会知道。 他只拥有三万兵马,但他却拥有一个高达两千人的情报组织! 红袖坊。 正因此,杨云昭知道,与钟秀谈事,其实是可以很简单的。 未必容易,但一定简单! 因为他几乎知道所有你想隐瞒的事。 便是有那不知的,三言两语也可以试探出来。 好在杨云昭也没打算隐瞒。 他道:“老师,我奉元首之命,有事相谈。” 钟秀轻轻叹息了一声。 他放下车帘:“回去说话。” —— 柳河镇。 夜幕黄昏下,镇上的一处临时住所里,钟秀点上一支香烛。 这是他的习惯。 每次只点一烛。 有光,却只是微光。 钟秀身在微光里,栖于昏暗中,烛火将他的身影拉长。 杨云昭坐于对面,望着钟秀,尊敬道:“老师的习惯,始终未改。” “胆子小,怕死。”钟秀淡然道:“你那个位置,便在窗口。若是今 有刺客,你便是为我挡灾。” 杨云昭便笑:“能为老师挡灾,真是太好了。” 钟秀便叹息:“可惜今夜无刺客,到是白费了你跑这一遭。” 杨云昭低头:“所以,老师是拒绝了么?” “你很失望?” “老师是明眼人,当前的局势,一望便知。”020mAgAZINE.cOM |